3月12日,全國人大代表、華菱鋼鐵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曹慧泉在湖南代表團駐地接受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記者的專訪,結合政府工作報告,暢談了當前鋼鐵行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和發展方向。
實體經濟須金融支持
“現在大多數實體企業面臨的壓力都比較大,普遍面臨資金短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在談到政府對金融和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的處理時,曹慧泉表示,實體經濟亟須金融業的支持。
“近些年,實體經濟其實一直處于被往外‘抽水’的狀態,這給我國的制造業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迫使制造業企業更多地關注內部的成本控制和改革調整等。”曹慧泉說,鋼鐵行業也不例外。
盡管制造業企業內控成本、改革創新的舉措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曹慧泉擔憂,在企業普遍困難的局面下,金融支持的缺位還是不利于制造業的發展,會影響到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傷害企業付出的努力,并可能進一步帶來整體經濟的下行。因此,希望今年在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方面能有所作為。
企業內部須做好3項工作
曹慧泉認為,中國的發展還要靠制造業,國家和企業都應做好應對和化解制造業面臨的壓力的工作。
從國家宏觀層面來看,對于制造業企業應有保有壓。曹慧泉建議,除了應當盡速落實金融政策支持外,對于符合產業升級的方向、符合國家政策標準、有市場的企業,應該區別對待,適當支持,落實相應的配套措施。
另外,正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要依靠“雙引擎”——改革和創新雙輪驅動,實現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推進新型產業的創新驅動。
從企業微觀角度來說,無外乎3個方面。一是控制成本。“內部成本的控制是企業永恒的課題。”曹慧泉說,“而且現在企業也仍然有降本的潛力。”
據他介紹,去年華菱的降本工作還沒有達到預期,預計在現在的基礎上還有10%的降本空間,相當于一年20億元~30億元的空間。“這個潛力還得挖出來!”曹慧泉堅定地說。
二是結構調整、產品升級。曹慧泉認為,這需要長期的戰略性選擇。鋼鐵行業未來的發展格局將是形成幾大巨頭,加上幾個有特色的大中小型企業,而每個區域可能有1~2家主導型企業。事實上,國際上像鋼鐵行業這樣產業鏈很長、物流量非常大,銷售半徑又受到一定限制的企業,基本上都會形成特色+區域、規模大和全覆蓋的特點。
“華菱的定位是‘特色+區域’。”曹慧泉說,“企業須根據自己的特點,做出自己的特色,不要盲目地去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例如,可以針對某些特色行業,或者一些有優勢的上下游客戶,創造自己的特色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同時與客戶交流怎么做出個性化的解決方案,等等。
三是改革落地。“產權和混合所有制方面的改革,不是企業能夠獨自落實的,還得靠國家層面出臺明確的操作指導。但是,企業內部的改革更多的是管理方面和內部組織機構的變革。”曹慧泉認為,這些自己能做得了主的改革一步都不能停!而且要加快!使得企業能夠快速適應當前互聯網化的市場背景和去產能的行業形勢下的競爭要求。
“走出去”要做好風險防范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促進冶金、建材等產業對外投資”。
對此,曹慧泉表示,“走出去”從戰略上來說是完全正確的,不過現在還有一些因素制約著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企業在“走出去”時要做好風險防范工作。
曹慧泉分析到,現在非洲、東南亞等地區正處于基礎設施建設興起的時期,螺紋鋼價格有時能賣到每噸上千美元,當地的市場前景良好,這對國內鋼鐵企業來說確實有很多機會。
不過,國內企業對外投資也面臨著一些現實風險。例如非洲、中東等地區的地緣政治風險、市場的發育程度,以及各種環境問題等,這對中國的企業都是不小的挑戰。因此,怎樣應對這些挑戰是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必須要思考的現實問題。
另外,“現在我國對海外資產利益的保護,以及協調能力等方面還有不足。”曹慧泉建議,要加強海外投資方面的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