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華菱集團董事長曹慧泉在全國“兩會”期間遞交議案,針對目前制約頁巖氣行業發展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夠、管輸能力不足、區塊資源壟斷、技術能力欠缺等問題,建議國家加大扶持力度,并采取市場化手段,開放管網投資和管理、開放區塊資源流動、加大技術攻關支持力度,為頁巖氣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資源、技術等支持。
曹慧泉指出,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消費需求量不斷攀升,提高頁巖氣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戰略地位,加快頁巖氣開發利用,對于保護生態環境、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和供應,以及改善能源結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然而,當前,我國頁巖氣產業仍然處于起步階段,產業市場化發展機制還不夠完善。
首先是產業補貼政策覆蓋面不夠、力度不大。目前實行的補貼僅限于“2015年前,產出的頁巖氣補貼0.4元/立方米”,對于勘探階段沒有政策支持、2015年之后是否還有補貼政策也不明確。大多數新進入企業目前還在勘探階段,從勘探到實現產能還需要很長時間,現行的政策不能有效提高企業勘探開發的積極性和抵御風險的能力,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產業發展預期。
其次是輸送管網能力不足、管網運營壟斷。頁巖氣的輸送只有公路運輸和天然氣管道輸送兩種方式,而公路運輸成本高,經濟性差,主要依賴管網輸送。而作為頁巖氣產業發展的重要配套設施,目前我國天然氣管道總長度僅有4萬公里(美國為55萬公里),且主要在干線上,缺乏連通頁巖氣分布地區的分支管網。另外,我國現有天然氣輸送管網80%屬于中石油,處于高度壟斷狀態,政府也尚未要求中石油管道公司向第三方提供管道使用權,這不僅影響了頁巖氣產業的后續發展,也不利于有效提高既有管網的效能。
最后,區塊資源相對壟斷,沒有市場化開放機制。目前,我國可開采的頁巖氣資源量25萬億立方米,其中約有20萬億立方米與常規油氣資源區塊重疊,且多為優質區塊,如鄂爾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等,均由中石油等壟斷。過去三年中,擁有大部分優質區塊的傳統油氣企業僅僅完鉆129 口探井,總投入資金大約只有100億元。而其他新興頁巖氣企業卻無法介入,缺乏區塊資源的市場化配置機制,成為制約我國頁巖氣產業發展的一大瓶頸。
因此,曹慧泉建議加大系列政策支持力度。在《頁巖氣發展規劃(2011―2015)》基礎上,參照國家對煤層氣開發的扶持政策,制定包括礦權使用、專用設備引進、氣價確定、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進一步調動企業開發頁巖氣積極性。一是針對頁巖氣勘探期,由國家、地方財政給予企業適當補貼,降低頁巖氣勘探企業風險和成本;二是出臺長期財政補貼政策(將每平方米補貼0.4元的政策延長5~10年),并針不同開放階段給予相應優惠政策;三是關鍵技術攻關由國家進行科研支持;四是加快出臺在資源稅、增值稅、所得稅等稅收上給予頁巖氣開發商的獎勵政策。
同時,建議加大輸送管網等配套設施的建設,大管網開放的步伐,打破管網壟斷,準許非傳統油氣企業就近按市場條件使用油氣管線,并在管網經營領域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明確行業準入門檻和標準,允許符合條件的各類主體加入管網的建設和運營。建議開放頁巖氣資源的核心和主要的區塊,逐步建立探礦權、經營權的交易市場,鼓勵相關資產的兼并重組,建立各種資本的進入和退出機制。
此外,加大對頁巖氣產業基礎理論研究、技術攻關的支持力度。建議從國家層面組織各方力量,加強頁巖氣基礎地質研究。針對我國頁巖層系的特點,研究形成適合我國地質條件的頁巖氣地質理論、資源評價方法參數體系和開發利用技術集成。建議把頁巖氣勘探開發的科技攻關納入國家油氣重大專項《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中,劃撥專項資金對重大技術創新給予獎勵。針對頁巖氣勘探開發企業設立勘探開發利用專項基金,支持非傳統能源企業建立自身的研究院與實驗室。
原文地址:http://www.yicai.com/news/2014/03/3572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