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2012年,世界遭遇“鋼鐵寒流”,多重擠壓令“華菱衡鋼”感到窒息。
寒流勇進。華菱衡鋼啟動“振興計劃”,內部挖“錢”力,提升精氣神,在鋼鐵行業虧聲一片中逆勢上揚。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月月贏利。寶鋼、攀鋼等企業慕名來衡鋼,獲取戰勝危機的“真經”。
內部挖“錢”力 點滴聚實力
如果產品的價格長時間在成本線邊徘徊,那么,成本就是決定企業生死的關鍵。華菱衡鋼董事長、總經理趙建輝認為:在“鋼鐵寒流”中,內部挖“錢”是戰勝危機,自己救自己的首要利器。
減員增效省“錢”。2012年,眾多衡鋼人經歷了變革的考驗。為了實現月降成本1000萬元的目標,華菱衡鋼在年初就明確了企業合并機組、調整生產班制、壓縮管理人員新思路,裁減勞務用工1100余名。改革催生新氣象:正式工頂上重活臟活,有些員工身兼數職,有些年過半百的員工從頭學習新的崗位技能。面對變革,員工與企業同舟共濟,譜寫奮進之歌。
“針尖削鐵”摳“錢”。衡鋼將內部生產成本按指標、工序和班組進行三維劃分,落實到每個員工頭上。公司成立了降成本小組,先后對89分廠、180分廠、340分廠月度成本和軋管分廠金屬消耗、瓶頸工序成本進行專題分析,并把軋管分廠的金屬消耗分解為燒損、切損、綜合廢品三項指標,指導各分廠有針對性地控制成本。2012年通過降低金屬消耗累計創效450萬元。
精打細算挖“錢”。每一個頂頭、每一根鋸條的使用次數都有人統計分析,每一個班次的能耗和產量都會進行縱向和橫向對比。在煉鐵分廠、除塵灰、石墨污泥、煉鋼鋼渣這類廢舊物資均被納入了配礦體系,各個環節對標挖“錢”。2012年煉鐵分廠降低冶煉成本9400萬元。
全員“海綿”擠“錢”。衡鋼《創效方案》下達后,25個專項小組迅速行動,將指標逐一分解落實至二級部門、工段、班組和相關員工肩上,形成全員擠“海綿”,打壓成本,嚴控費用。據了解,衡鋼2012年輔助材料與計劃成本比降5000萬元,煉鐵分廠降低焦比節省1200萬元,增加新品種產量全年創效5000萬元,萬元產值能耗在2011年的基礎上降低5%。新出臺的《創效方案》,企業的采購費用、期間費用、品種調整、質量改進等方面的指標均被納入其中,凡是生產經營中涉及成本和費用的主要項目都被戴上了“緊箍咒”,要求在上年降成本的基礎上降至新的目標值。
能源分廠熱力站降成本“招數”多。站長鄧先錄介紹,高爐煤氣消耗是熱力站三項能耗中的大頭,占生產總成本的70%、可控成本的90%左右。熱力站把降低煤氣消耗作為降成本的主攻目標,先后對所使用的三臺鍋爐采取了針對性措施。燃氣鍋爐所生產的蒸汽主要是供應煉鋼三臺VD爐抽真空使用,通過反復試驗,在VD爐不使用蒸汽時把燃氣鍋爐的煤氣流量由原來的12000立方米/時調到4500立方米/時,高爐煤氣消耗這個降成本的大頭控住了,電耗和水耗也跟著降低了。他們還改變了燃煤鍋爐的保養方式,用氮氣代替蒸汽,每月可省下100多噸蒸汽。對余熱鍋爐的吹灰系統進行小改革,每月節約60瓶吹灰用的乙炔,省出了3600元費用。
點滴降耗聚“錢”。在煉鋼分廠小管坯運行Ⅰ工段,經常可以看到綜合班的7名員工在現場轉悠,巡查設備,監督維修人員修舊利廢,創造效益。為了節約潤滑油,他們每天對所有的潤滑點進行排漏、檢漏;油缸、減速箱或冷卻塔的風機壞了,他們只更換損壞的齒輪、軸承;為了節約水潑渣用水,他們主動改用回用水取代自來水;對更換下來的潤滑油,他們不報廢而用到別處;對下線的輥子,他們將輥子的端蓋、彈簧卡等零部件拆下來維修并再次使用;對電爐上損壞的水冷板、水箱、爐蓋、爐殼等,他們重新鉚焊或者修理。煉鋼分廠小管坯運行Ⅰ工段綜合班月創效達12.4萬元。
文化促底氣 傳遞正能量
企業文化是提升企業“精氣神”的正能量,是戰勝危機的內動力。華菱衡鋼黨委書記許平忠在推進《衡鋼振興計劃》全司動員會上強調:要夯實企業的精神根基,把弘揚危機文化作為振興衡鋼的文化核心內容,增強員工的危機意識,凝聚人心,戰勝危機,營造“我為衡鋼獻力量”的氛圍,為衡鋼撐起一片藍天。
開展“共渡難關”大討論,問計“突圍”。有著一流裝備的衡鋼能不能扭虧?如何扭虧?每個有責任心的衡鋼人都在考量。公司組織中層管理人員開展“打贏扭虧攻堅戰”大討論。并將大討論延伸到班組及至每個員工。大家聯系實際,暢所欲言,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和建議,表達了共克時艱的堅定決心和必勝信念。
華菱衡鋼董事長、總經理趙建輝在大討論中強調鼓勁:縮小與競爭對手的產品成本差距、大幅降低庫存資金,有效調整營銷策略,公司就有希望扭轉虧損局面;只有創新觀念,堅持以效益為中心進行生產,通過縮短交貨期、降低原輔材料庫存、轉變生產方式、實施精細化管理、堵塞每一個環節的漏洞、做好對標挖潛,企業才能創造出最大的效益。
春潮,在寒流中涌動。希望,在風雨中萌生。這次大討論共收到各種意見、建議4000余條,采納1000多條。公司綜合各方面的要素,確定了扭虧的“振興計劃”,其主要內容包括:噸管降成本300元;庫存資金占銷售收入比例下降50%;縮短交貨期,國外合同45天交貨,國內合同30天交貨;確保質量管理體系穩定運行。公司規定這是硬指標、鐵任務,“破釜沉舟”而為之。
煉鋼分廠提出小弧形連鑄中間包不同步優化改進的建議,得到公司采納,通過改進控制程序,增加點動下降操作,點動下降時主閥不停電,四個泄油閥得電平衡下降,減少偏擺量,效益明顯。通過改進烘燒設備,烘烤時間由5小時縮小到2小時,節約煤氣和壓縮空氣的消耗。節約煤氣噸鋼6個立方米。一個月可節約煤氣成本18萬元,節電3000度。維修公司開展了以“減少設備故障、改善流程、提高效率”為主題的“金點子”征集活動,得“金點子”13個。目前,9個“金點子”已通過評審,李孝旦提出的《鐵皮坑加裝網罩改造》等2個“金點子”已得到應用,效果良好。
用“35秒換來1000萬效益”。720分廠重達10噸的鋼坯提前35秒就輕快地“跑”完了從環形爐至穿孔機這段“跑道”,技改工程部機械高級工程師唐新華的心里充滿了成就感,他建議創新設計穿孔前管坯運輸優化改造方案,縮短的35秒卻換來了上千萬元節能降耗效益。改造后的設備運行,坯料溫降被控制在20度左右,按720分廠當年產量計算,年節約能耗700多萬元,降低燒損400多萬元。
舉辦演講賽、攝影展,礪志正氣。衡鋼黨委組織戰斗在公司各條戰線上的1100余名轉業、復員及退伍軍人舉行“我是一顆螺絲釘”為主題的演講賽,號召全體轉業復員軍人,昂揚士氣,重振雄風,為衡鋼發展作貢獻。來自各二級單位10名選手登臺演講,紛紛表示要繼續發揚“軍人”的優良傳統,做踐行《衡鋼振興計劃》的“螺絲釘”,為企業走出困境貢獻“軍人”力量。
美麗衡鋼,愛我衡鋼。為提升廣大員工對企業的熱愛指數,衡鋼組織員工中的攝影愛好者展開了“美麗衡鋼”攝影活動,他們把鏡頭對準廠區繁茂的樹木、盛開的鮮花、如茵的綠草,火熱的生產場景,拍攝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以鏡頭展示了“美麗衡鋼”的“精氣神”,提升了衡鋼人自豪底氣。
開展“振興杯”大競賽,提升員工主人翁精神。振興衡鋼,員工有責。公司由工會牽頭開展“振興杯”勞動大競賽,鼓勵員工積極參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奉獻在崗位,當好“主人翁”。活動以部門、分廠、工段、組室為單位開展競賽,針對降成本、降庫存、提質量、縮短交貨期“四項重點工作”,實施《衡鋼振興計劃》。
720分廠在廢管頭中淘金。每月產生1500噸左右的廢管頭,平時按2300元/噸的價格送往煉鋼分廠作普通廢鋼用有些可惜。分廠與資源開發管理部溝通協調,公司決定由開發部對外讓售。據悉,P91、P22廢管頭讓售含稅價格分別不低于4000元/噸,與送往煉鋼作普通廢鋼比,每噸增值1000元以上,此一項每月可為該分廠創效20萬元以上。
煉鋼分廠維修工肖海軍,多么好的“主人翁”。他所處的工作環境溫度達50-60℃,戰高溫,求高效,每月加班8-10個工作日毫無怨言。“鋼包維修是我的本職,穩產順行提高設備作業率是我的目標,企業好,員工才會好。”肖海軍言語樸實,“主人翁”精神大放光芒。
遠景繪藍圖 轉型爭一流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華菱衡鋼匯聚衡鋼人的磅礴力量,從“鋼鐵寒流”走向“春天”。
通過深入推行《衡鋼振興計劃》,至2012年底華菱衡鋼實現了月度挖潛增效2700萬元。今年,衡鋼一鼓作氣,朝著月度挖潛增效5000萬元的目標沖刺。
鋼花一朵紅中國。讓經歷了最初的考驗和陣痛的華菱衡鋼,在市場中牢牢站穩了腳跟。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企業消化了眾多不利因素,實現了月度穩定贏利,這在全國鋼鐵行業引起了震動,鋼鐵同行來衡鋼取經絡繹不絕。
危機的重壓,讓華菱衡鋼增強了抗壓的豪情和底氣;危機的洗禮,讓華菱衡鋼擁有了比肩國際舞臺的動力和夢想。放眼未來,華菱衡鋼將圍繞“一、二、三、四”推進企業持續穩健、高速高效發展。
繼續堅持一個共同愿景:建設世界一流的專業化無縫鋼管生產企業。
努力推進兩個轉型:從規模擴張型向質量品種效益型、從標準產品主導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主導轉型,從產品制造商向綜合服務商轉型。
全面實現三大戰略目標:“綠色衡鋼”包括外在環境優美、生產全過程控制達到清潔生產要求、從價值鏈的角度延伸服務、減少單位產出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等主要內容;“數字衡鋼”以電子商務化、生產自動化、管理信息化為主要特征;“百年衡鋼”以企業內部以人為本、創新型文化體系、人與自然的和諧、企業與社會的和諧為主要支撐。
將華菱衡鋼建設成四大基地:石油管研發基地、鍋爐管制造基地、特種鋼試驗基地、管理與技術創新基地。
滄海滔滔,孰與爭雄?
華菱衡鋼,鋼管航母新起航!